被拖欠220万郭纯泉无奈退役 到底谁为中国足球欠薪买单? 

2022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世界杯直播,世界杯赛程

  * 所属栏目:辽宁足球网 ->首页 -> 辽宁足球 -> 辽足

 
* 发布时间:2020-06-10 08:44:22
* 报道来源:腾讯体育
 

    去俱乐部找不到人,去体育局见不到局长,讨薪的辽足球员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变成了球场上的那个足球,被踢来踢去。
 
    因为辽足解散,35岁的郭纯泉已决定退役。被欠了220万,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讨薪:“要跟他们死磕到底”、“哪怕要不到钱也得有个说法”。
 
    除辽足外,因资金问题、欠薪解散的俱乐部还包括天津天海、福建天信、广东华南虎等等,一些小俱乐部说破产就破产。
 
    俱乐部破产后就很难再要到钱,队员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成了最弱势的群体。即便找律师打官司,也不知道最后究竟能不能拿到钱。
 
    解决、规避欠薪问题也成为摆在从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是谁出了这题这么的难,到处搜寻不到正确答案。
 
    为讨薪球员两手准备:找领导反映情况+足协仲裁法院起诉
 
    俱乐部解散后,前辽足球员们加快了讨薪节奏。一直想见省体育局局长宋凯,去找了几次,都没见到人。
 
    “新辽足”5月25日在沈阳树旗,宋凯要出席,队员们得到情报后“埋伏”在体育局门口,终于堵到了局长。
 
    局长也解决不了问题,只承诺“下周”会给说法。等了一周后也没见着“说法”,队员们不得不再去体育局,又白跑一趟。
 
    昨天上午9点,4名前辽足球员、4名梯队教练、6个一线队球员家长,以及10个梯队球员家长集结在一起,到体育局讨薪。和前几次相比,这次来的人比较多,体育局大门外不远处还有几个球迷在观望。
 
    保安拦着讨薪的人不让上楼,后来干脆报了警。经协调后,个别球员家长上楼与一位体育局的负责人见面,交谈不欢而散。
 
    在体育局看来,欠薪的事儿要找辽足俱乐部。可现在的问题是俱乐部解散后办公室人去楼空,他们只能到体育局讨说法。
 
    球员此前曾多次联系俱乐部总经理黄雁,找不到人。一个副总的电话打通了,得到的答复是他也被欠薪,同是天涯沦落人。
 
    据讨薪的球员转述,体育局方面后来明确表示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到法院起诉,“如果法院判定体育局承担20%,体育局肯定会把这些钱拿出来。”
 
    辽足球员明确表示,他们做好了起诉的打算,也集体聘请了律师。不过律师王金兵告诉腾讯体育,这个“起诉”是需要一个过程,分好几步走。首先要走中国足协的仲裁程序,然后才是司法程序。
 
    律师已把相关文件、证据上交给中国足协仲裁部门,接下来等待的就是仲裁是否受理,只有确定仲裁是否被受理后才能做下一步安排。中国足协到目前为止还没给出答复。
 
    “我们其实也没想聚众闹事,只是希望要回自己的工资,毕竟这些都是血汗钱。”一位前辽足队员这样说,他表示未来一两天还会到更高级别部门反映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35岁老将两年被拖欠220万 已做好死磕到底准备
 
    前辽足球员郭纯泉几乎参与了每一次现场讨薪。他告诉腾讯体育,一番折腾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疲惫,“去俱乐部找不到人,对他们特别失望。体育局这边去了很多次,每次都生一肚子气,各种搪塞。”
 
    体育局昨天说的“欠薪这件事跟他们没关系”让郭纯泉特别不能理解,“他们以前不是还说我们是辽宁的荣誉吗?现在又跟他们没关系了?辽足好的时候大家都往前冲,现在不行了,又都躲开了。”
 
    35岁的郭纯泉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最早出道于沈阳金德,职业生涯效力过多支球队,2018年加盟辽足,来了之后就一直被欠薪。
 
    俱乐部2019年年底让他们在没有拿到钱的情况下往工资、奖金确认表上签名,说白了就是造假。“我是沈阳人,不希望辽足黄了,所以第一个把字签上了。”郭纯泉说当时的想法是不管钱什么时候能拿到,先把队伍保住,“这样明年大家还可以一起继续踢,结果没想到闹成这样……”
 
    “我大概被欠了220万,包括2018年的部分奖金和2019年的工资、奖金。在辽足效力了两年,一直欠薪,我也觉得特别憋气。”郭纯泉在表上签了字,所以拿到了俱乐部给的欠条,没签字的7名球员至今连欠条都没有。
 
    由于年纪大了,再加上中国足球目前的行情不理想,所以郭纯泉已做好了退役的准备,“继续踢的可能性不大了,我现在主要任务是讨薪,跟他们死磕到底。”其实如果辽足不解散,他还是可以再坚持一两年的,如今已不太可能了。
 
    “你想过最终要不到钱怎么办吗?”面对腾讯体育这样的问题,郭纯泉也很坦然,“如果最后真要不到钱,我就当把这笔钱捐给疫情了。国家为了抗疫花了那么多钱,我们捐出这点不算什么。”
 
    “即便是最后拿不到钱,我也希望相关负责人给出一个说法,不能这么不负责任。辽足这么多年卖了那么多球员,那些(卖球员的)钱都跑哪里去了?是花在球队身上了,还是用在其他地方了,这些必须给个说法。”郭纯泉说,这个“说法”不能是敷衍的,“必须得到球员们的认可。”
 
    天海球员被全额发了3个月工资 已算是很幸福的事
 
    中国足球欠薪、解散的俱乐部不止辽足一家,还有天津天海。
 
    天海是5月初宣布解散的,他们当时已拖欠球员4个月工资,队员们没正式宣布解散前就已做好“一边找下家,一边讨薪”的准备。
 
    和辽足相比,天海在资金方面还是相对充裕的,他们有中超公司的分红和球员转会费,俱乐部收到转会费后第一时间给球员们发放了1、2月份的薪水,这也让大家很欣慰。
 
    不过剩下的钱发得就没那么痛快了。
 
    俱乐部曾给球员们下发过一份协议,称在中国足球减薪的大背景下,3、4月份的薪水只能发50%。而且明确强调俱乐部5月初已官宣解散,所以不会再支付5月的薪水。
 
    但这并没有得到球员的认可,他们认为3、4月份的薪水也应该正常发放。俱乐部虽然5月初宣布解散,但并未破产,这个月也应该拿到薪水。
 
    僵持一段时间后,俱乐部选择了妥协,又给大家发了3月的薪水,而且是全额。发完这些钱后俱乐部给球员们算了一笔账,把自身情况、全部的资金来源、用途都做了公开说明,“俱乐部发完3月的薪水后账面上确实没钱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再追着要钱,大家互相理解吧。”一位天海队球员表示,和其他那些解散的俱乐部相比,他们已算是不错的了。
 
    天海队的球员没有继续讨薪,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到找下家这件事上。被拖欠的那一、两个月工资什么时候发,或者说发不发,球员们也不清楚。
 
    腾讯体育今年3月曾有过一篇关于年轻球员王海乐的报道,他在福建天信俱乐部效力半年就遭遇解散,他这一年只领到了3500块钱。
 
    老板给他们开了一个期限到今年6月30日的欠条,眼看着马上就要到期,他们陆陆续续开始讨薪。有球员曾联系到老板,询问6月30日能否把钱给过来,结果得到的答复是——“现在没钱”。
 
    “这钱肯定也不好要。即便你去起诉,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用处。”说到这事,王海乐也是一声叹息,俱乐部给开的欠条这时更像一张废纸。
 
    究竟如何解决欠薪问题 这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除了福建天信之外,中国足球还有很多低级别联赛俱乐部因欠薪解散,球员苦苦讨薪,却很难拿到钱。辽足的律师就曾对腾讯体育表示,自己有信心打赢官司,可在钱的支付方面会费一番周折。
 
    据腾讯体育调查了解到,中国目前的足球俱乐部基本上都是独立运营的公司。一旦破产,与为他们投资的母公司也没有连带赔偿责任。
 
    俱乐部拥有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多数俱乐部的基地都是租借的,破产之后不可能通过变卖财产来解决欠债,这也是被欠薪的队员即便打赢了官司也很难拿到钱的原因。
 
    腾讯体育也曾与中国足协就这个问题做过交流,他们认为足协作为行业协会最大的权限就是取消注册资格。这些俱乐部不在中国足协注册之后,他们也就没有了约束力。
 
    国外个别联赛有救济金制度,这个救济金可以帮助俱乐部暂时度过难关,但中国足球还没有。而且现在主动、被迫解散的俱乐部太多,即便有救济金也是杯水车薪。
 
    曾有相关专家建议每家职业足球俱乐部赛季开始需要出具相关资金证明,证明自己拥有打完这一年联赛的资金。
 
    但这更像是纸上谈兵,首先来说银行无法开具这样的证明。其次是俱乐部的资金都是流动的,赛季开始之前就把一年的运营经费都存到银行里根本不现实,究竟如何解决中国足球的欠薪问题是摆在从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很多俱乐部的投资公司在疫情期间的效益受到了影响,过去这几个月也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迟发工资。一些俱乐部拿着中国足协的文件跟球员谈减薪,谈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钱的问题的确让中国足球很头疼。
 
    中国足协目前正在倡导挤掉职业联赛的泡沫,让联赛重新回归理性。经过很多年的疯狂砸钱后,俱乐部有些砸不动了,小俱乐部先瓦解,大俱乐部也存在生存问题,放弃疯狂投资,回归理性已成为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赵宇)

 
  百度搜索:被拖欠220万郭纯泉无奈退役 到底谁为中国足球欠薪买单?  
  360搜索:被拖欠220万郭纯泉无奈退役 到底谁为中国足球欠薪买单?  
  搜狗搜索:被拖欠220万郭纯泉无奈退役 到底谁为中国足球欠薪买单?